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提升为民办实事效能

我区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工作人员耐心指导群众操作“重庆救助通”应用系统。 记者 晏艳辉 摄

  扫码关注重庆渝中

  APP图文报道

  本报讯 (记者 晏艳辉)减环节、优流程、缩时限……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更方便。日前,记者从区民政局获悉,我区加强数字赋能,着力建设“重庆救助通”应用系统,解决了困难群众办理社会救助事项需到街道窗口办理等问题,推动救助申请泛在可及,在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中取得成效。

  据介绍,在“重庆救助通”应用推广之前,救助事项需到街道窗口办理,困难群众领取救助金后需到社区签字,往返频繁、耗时耗力,加之救助申请实行每月集中审核耗时长,且社会救助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未能形成有机联动,困难群众若申请不同救助需多头跑路,并易出现重复救助、多头救助、遗漏救助等情况。

  为此,我区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民政部“救助通”应用为基础,本地化集成拓展救助申请、电子授权、进度查询、一事联办等11个功能,对接各类救助系统、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创新实施“重庆救助通”,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改变必须现场申请和核对授权的工作模式,开通“7天×24小时”接收申请的线上渠道,同时利用人脸识别、数字签名等技术开展电子授权,实现救助事项随时、随地办理;在全市率先重塑网办流程和工作机制,加强体系建设,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救助申请当月10个工作日内办结、次月发放,有力解决“救助办理不及时、急难救助不救急”问题。

  救助系统信息化、救助流程便民化、救助体系整体化……自“重庆救助通”实施以来,申请时间从5天×8小时延长到7天×24小时,实现了救助事项随时办、随地办、高效办。同时,社会救助办理时间缩短2/3,成功帮助13034人申请救助,24731人电子授权核查,145694人完成待遇资格认证,一事联办18461件,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重庆救助通”试点工作,持续拓展更多便民利民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以“重庆救助通”应用作为智慧救助的“小切口”,撬动救助品质的“大提升”,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渝中融媒深度
   第04版:文明新风满巴渝
感受民生“温度” 收获幸福“质感”
渝中区总工会锦江区总工会“锦渝社会组织‘工’享空间”揭牌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提升为民办实事效能
渝见峡谷·会聚良缘单身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在我区举办
八段锦健身体验丰富居民体育文化生活
区图书馆开展“跟着小图去采书”第三届图书现采会活动
解开代际情感密码奏响和谐家庭乐章
这些“0糖0脂0添加”食品 没你想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