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防伤害致残 共创健康生活

  从2017年起,每年8月25日被设立为“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是第九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残疾风险伴随着每个人,先天获得、慢性病缠身、精神疾病、意外伤害等。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

  怎样避免少年儿童交通事故致残?

  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人、车、路、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人是主要因素,人包括车辆驾驶员、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等,而少年儿童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致残,甚至造成死亡。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反应快,但生活经验少,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了解机动车的危险性。在少年儿童交通事故中,年龄较小的儿童易突然蹿出而引发的事故较多,年龄稍大的儿童多因在马路上追逐、骑自行车或攀爬车辆等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应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特征,尽早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动静,要防止他们因捡拾玩具或其他东西突然蹿上公路,也要防止他们因奔跑收不住脚而冲向公路;对年龄稍大的儿童,要防止因攀爬车辆、在下坡处玩滑轮车或骑自行车而导致车辆相撞。家长、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预防交通事故致残的宣传教育,学龄前儿童必须由成人带领乘车和过马路。

  怎样避免工伤事故致残?

  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伤害、急性中毒事件等称为工伤事故,近年来有高发趋势。为了避免工伤事故发生,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避免不安全行为。如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接近或进入危险场所,攀爬或坐在不安全的位置等。

  二是避免处于不安全环境。如设备在非正常状态运行,防护、警示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通道狭窄等。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要通过宣传增强员工的我防护意识,企业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危险程度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是制定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工伤事故致残。

  哪些职业环境容易导致残疾发生?

  每个工作人员都处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有些职业环境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容易导致员工发生残疾。

  职业环境致残因素可概括为7类:

  1.化学性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中毒或职业性肿瘤。

  2.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3.物理性因素,如电离与非电离辐射、噪声、振动等引起的眼部疾病、耳聋、振动病等。

  4.生物因素,如工作中密切接触微生物、寄生虫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而致的感染等。

  5.力学因素,如手工重复操作或重力负荷等引起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工伤。

  6.心理社会因素,如精神紧张或工作安排不当等引起的疾病。

  7.职业性外伤等。

  常见的哪些毒性物质可以致残?

  药物、酒精、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农药等均可以致残。

  滥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可导致耳聋;酒精和过量镇静药物可引起感觉、情感、智力的改变;“反应停”药物曾在世界上造成了一次新生儿短肢畸形灾难性的流行,致残者多达万人以上。

  儿童生长发育期,中枢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作用非常敏感,汽车废气中含铅量高,儿童血铅水平高于600微克/升是一个危险信号;铅中毒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减弱,智商降低;一氧化碳中毒可使大脑缺氧,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等;砷中毒可导致肢端坏疽;地方性氟中毒可导致氟骨症,造成四肢关节和脊柱的疼痛、变形、僵直,患者劳动能力基本丧失,还有许多其他毒性物质达到一定量或接触时间过长也可致残。

  来源:渝中区残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题
渝中法院一案例入选重庆法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区人大朝天门代表组慰问送清凉致敬一线“平安卫士”
渝中区图书馆“宠粉”升级 让市民直呼“太贴心”
惠民观影活动让青少年在光影中汲取成长养分
翻滚吧,少年2025年重庆市青少年跳水夏令营举行
开展残疾预防主题活动 筑牢全民健康防线
预防伤害致残 共创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