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蚊虫叮咬后的科学应对

  近期,广东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携带该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这再次提醒大家防蚊灭蚊的重要性。

  一、别抓挠!警惕叮咬后的隐藏风险

  被蚊虫叮咬后不建议使劲抓挠。抓挠虽能暂时缓解痒感,但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加剧炎症反应,甚至可能留下色素沉着或疤痕,带来更大危害。

  二、被蚊子咬了,怎样快速止痒?

  冷敷降温:用冰袋或冷毛巾敷10—15分钟,通过降温缓解瘙痒;

  酸碱中和: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清洗,敏感肌慎用;

  药物止痒:轻度瘙痒选炉甘石洗剂,严重时遵医嘱用含激素药膏,出现超大包、渗液或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

  三、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出现红肿硬块,该怎么办?

  红肿硬块是对蚊虫唾液蛋白的过敏反应。30分钟内可用“冷水+肥皂水”冲洗,持续红肿且直径较大时,需遵医嘱用激素药膏或抗组胺药,忌抓挠、针挑、热敷。

  若出现发热、头痛等,可能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需立即就医并说明叮咬史和旅行史。

  四、水疱与色素沉着的护理

  水疱是天然屏障,别主动戳破。不慎破损后,清洗并涂抗菌药膏,用无菌敷贴覆盖;水疱过大或疼痛剧烈需就医。

  叮咬后的黑印(炎症后色素沉着)通常3—6个月淡化,需做好防晒、避免搔抓,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氢醌霜等加速消退。

  五、重点人群需加强防护

  婴幼儿和儿童(易继发感染)、蚊虫叮咬过敏者(可能全身过敏)、免疫力低下者(如化疗患者、HIV感染者),需特别注意防蚊,驱蚊产品要兼顾安全性。(来源:渝中疾控 陈 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明新风满巴渝
重拳治理旅游市场乱象 擦亮城市旅游金字招牌
社区施工方快速联动 解决居民“晾衣难”
我区举行社区慈善基金运营专题培训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多方联动筑牢“两热”防控网
“走街串巷”普及消防知识增强群众安全意识
蚊虫叮咬后的科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