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建设本质安全新范例 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渝中推动城市安全从“脆性防御”向“本质安全”迭代跃升
  今年“五一”期间,洪崖洞景区客流高峰,智能导控精准、高效。

  区应急管理局专业应急救援渝中支队开展巡查排险。

  “三官一律”现场“办公”,面对面听民声,点对点解民忧。记者 罗云希 摄

  渝中区依托三级治理中心开展高楼消防场景实战演练。

  城市本质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更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优先课题与紧迫任务。9月2日,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新范例,基本构建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处置协同高效、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转换的城市安全体系。

  作为典型的老城区、建成区,渝中直面老旧管网密集、地下空间复杂、高层建筑密度大等挑战。站在新的起点,渝中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安全从“脆性防御”向“本质安全”迭代跃升,为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筑牢本质安全防线。

  双重预防 构建防灾减灾救灾“安全屏障”

  一次停水停电、一场突发暴雨,都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影响全市发展大局。推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与城市发展水平同频适配,成为保障城市本质安全的核心要义。

  7月9日,渝中遭遇强降雨,牛角沱气象观测站累计降雨量达248.1mm。凌晨3时14分,肖家湾金库附近市政道路出现积水,还有一辆出租车被困。

  区应急管理局专业应急救援渝中支队迅速响应,携带抽水泵、铁耙等工具赶赴现场,连夜开展排水、清淤作业。凌晨4时,路面恢复畅通,出租车顺利驶离。“根本没察觉这条路昨晚被淹,早上路过时一点痕迹也没有。”居民李先生的感慨,正是渝中城市安全“敏捷高效、韧性可靠”的生动写照。

  这份“敏捷高效、韧性可靠”,源于渝中主动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着力构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并行的“双重预防”体系。

  在具体实践中,渝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与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累计举办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传解读活动350余场,覆盖7650人次,切实提升各领域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全力推进隐患排查整改,整改率达92.41%,实现“无逾期未整改隐患”的管控目标;修编《渝中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手册》,对交通、城管、商贸、规资、住建等行业领域的537处重要承灾体实施清单化管理,确保风险管控精准化;建立动态更新的风险隐患台账,对31处洪涝风险点、21处城市易涝点、28处地质灾害监测点实行闭环管控,从源头降低灾害发生概率。

  同时,渝中还迭代构建“44NN”分级、分段、分层、分类预警响应工作机制,组织区级10个重点行业部门与11个街道,针对暴雨、高温、大风等7个重点涉险灾种,梳理更新“一行业一措施、一街道一方案”预警响应规范,同步更新2680名预警信息接收对象,成功打通预警预报“最后一公里”,让风险预警精准触达基层。

  即便事故突发,渝中还有“全灾种”救援处置体系作为坚强后盾。一方面,渝中完善了“常规队伍+专业队伍+群众队伍”的“常专群”应急救援力量格局,优化力量布局与队伍编成,形成覆盖“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确保救援力量快速响应、就近调配;另一方面,修编《渝中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渝中区防汛应急预案》等21个专项应急预案,推进全市预案管理系统试点,启动全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修编,并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持续提升复杂场景下的指挥调度效率与综合救援能力,以系统化举措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切实增强了城市应急抗风险能力与灾后快速恢复能力。

  扎根基层 激活基层安全治理“神经末梢”

  实践证明,城市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基层。为此,渝中就将工作场景“搬”到基层一线,让安全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陕西路22—26号车库装修,异味和噪声严重影响经营,施工队必须错峰施工。”2月25日,朝天门街道在大融汇商场开展“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活动时,商户们的诉求被“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及时捕捉。朝天门街道与“三官一律”迅速介入,核查施工环境及材料质量,组织商场方与商户现场协商,最终在律师的协助下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补偿,成功化解矛盾。

  这样的基层解纷场景,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三都会在全区79个社区同步上演。2024年3月,渝中创设“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为每个社区“一对一”配备“三官一律”316名,通过集中接待、专场接待、日常接待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工作常态化下沉。围绕宣传宣讲、法律咨询、风险排查、矛盾调解4项共性服务和29项个性服务,“三官一律”化身政策理论“宣传员”、法律法规“讲解员”、基层一线“护航员”、纾困解忧“调解员”,精准回应群众需求。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司法公信力的问题,以及违法犯罪线索、治安乱点、矛盾纠纷等,“三官一律”现场“受理”、联合“办公”,对照《“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服务指南》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精准防控、有效打击的同时提升服务质效。截至目前,活动已组织政法平安战线下沉力量8900余人次,接待群众3.82万人次,办理问题4164件,办结率达99.39%。

  此外,渝中贯彻落实《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先后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夯实基层基础 构建平安网格”专项行动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攻坚战;迭代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阵地,整合约2500平方米新建场地,设置引导受理区、调解服务区、检察服务区、诉讼服务区、指挥调度区等功能区,梳理形成19项工作机制;依托大坪“联调驿站”、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维旅解忧”等平台,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精细化的平安法治工作,换来了亮眼的平安答卷。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平安报表继续提档进位,九类街面警情、扒窃、盗窃机动车、电诈案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分别同比下降49.39%、75.44%、46.43%、19.66%、44.12%、60.32%,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数字赋能 打造本质安全“智慧引擎”

  在超大城市治理进程中,数字技术是破解安全难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关键力量。渝中以“城市大脑”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用科技为城市本质安全注入新动能。

  洪崖洞作为全国知名景区,大客流导控压力大。为破解这一难题,渝中打造“洪崖洞景区大客流导控指挥调度综合场景”,依托三级治理中心,打通公安、文旅、消防、交通、市场监管等跨部门数据,集成感知设备调用、三维立体建模、预案分级响应等功能,实现大客流导控智能、精准、高效。今年“五一”期间,“洪崖洞景区大客流导控指挥调度综合场景”迎来首次实战,在景区接待69.8万人次的情况下,道路断交时间缩短21%,应急调度响应时间缩短20%、应急力量投入同比下降40%,人员通行效率提升30%。

  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是城市安全的另一大难题。渝中打造“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调度指挥”应用场景,打通消防、公安、卫健等10余个部门数据壁垒,健全“分级分类+线上线下”联动处置机制,推动信息实时共享、指令精准下达、行动高效协同,破解“指挥链条长、力量协同难、决策支撑弱”的困境。场景应用后,调度时效提高50%以上,消防到场时间缩短12.5%,灭火时长缩减14.2%。今年上半年,全区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数同比下降39.5%、31.4%。

  城市地下管线是“生命线”,其安全管理同样离不开数字赋能。渝中在全市率先完成燃气、供水、排水三类管线的全域数字孪生建设,通过构建与物理管线高度契合的数字模型,实现对管线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测、精准管理和风险预警,有效防范管线泄漏、爆管等安全事故。

  这些场景的成功实践,背后是渝中城市“超级大脑”的强力支撑。渝中基于三级治理中心,构建起“1+7+N+11”一体化调度指挥体系和“7×24小时”常态化监测值守体系,确保全域安全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在技术层面,融合公安、消防等4张专网,接入气象、地灾、应急等24个平台系统,在11个街道配置布控球,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可感、可观、可处”;在数据层面,归集公共数据4558类、29.12亿条,申请回流下沉数据资源252类,为安全决策提供海量数据支撑;在感知层面,接入物联感知设备28.47万个,叠加行业风险点10432个,推动120个重点点位与周边感知设备、风险预案、管控责任人深度串联,实现了城市运行态势全时感知,为建设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城市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文/记者 姚延洋

  图/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渝中推动城市安全从“脆性防御”向“本质安全”迭代跃升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4版:文明新风满巴渝
加快建设本质安全新范例 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