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重庆,位于西部内陆,却能通江达海、运济天下;渝中,作为重庆母城,始终高度开放、联通世界。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重大战略、全市重点工作,更是渝中的“必修课”和“必答题”。
没有机器轰鸣、没有车船汽笛、没有货场集散,但渝中却以二十几平方公里的区域,为全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出独特贡献。商贸、金融、专业服务……作为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渝中以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在双循环格局中书写着独特的“渝中答卷”。
若把西部陆海新通道比作一条赛道,渝中无疑是优秀选手,每年都在加速前行。过去一年,渝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重点企业通道集货量突破3.1万标箱,货值达60亿元;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实现153.5亿元,占GDP比重9.1%、占全市交通运输业比重11.1%;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实现73亿元,其中与东盟贸易额增长14.5%,实际使用外资更是激增41倍。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一组组数字背后,是渝中物流贸易能级的跃升、双向开放的深化,更是作为重庆开放窗口的责任担当。7月7日召开的渝中区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推进会,为后续的征程吹响了“冲锋号”、注入了“强心剂”。
渝中提出,要全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贸易总部基地、国际消费中心、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这“一基地三中心”。助力全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这是渝中清晰的自我定位,也是许下的庄严承诺。
深化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贸易总部基地,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打造重庆向西向南国际贸易中心核心承载地。要释放市区政策叠加效应,做强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要发挥化龙桥自贸联动创新区制度、政策等优势,链接引入龙头企业,做优化龙桥陆海新通道立体产业园。
深化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要大力发展进口消费新模式,迭代构建国际消费新模式。要大力布局相关国家进口精品快闪店、体验店、保税店,迭代构建国际消费新场景。更要深入推进国际友城美食集聚区建设,促进国际品牌和资源导入,迭代构建国际消费新品牌。
深化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中心,要发挥渝中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等引领优势,放大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的“溢出效应”,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法律服务能力、数字服务能力。
深化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交往中心,要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推动中新十周年标志性项目落实落地。要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性峰会、论坛、赛事在渝中举行。要打造一批陆海新通道主题经典文旅线路、产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要积极融入中缅、中老、中越通道,加强友城交往互动,拓宽外事资源渠道。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国西部的千沟万壑,中南半岛的河网纵横,已不是阻断交流的障碍。西部陆海新通道犹如一串项链,把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了更大合力,创造了更大价值,并传递到海外。道路越走越宽阔,面对未来,渝中有良好的基础、充分的优势、昂扬的姿态,既然势已成,自然事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