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刊发“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特刊,登载《听!十位老兵的抗战故事》,将笔触对准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们,听他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渝中百岁抗战老兵武恩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记者跟随《人民日报》记者足迹,来到武恩老人家中,与他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作为一名中国青年、一名抗日战士、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故事……
一
“誓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好,跟我走!”
这是1940年,武恩参军时,与115师挺进军冀东游击队翟指导员的对话。时隔85年,仍历历在目。
雨后初晴,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和平路的武恩家中,厅堂窗明几净,这位10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精神矍铄,端坐客厅沙发,说起那段峥嵘岁月。
“1940年,日寇在天津推行‘奴化教育’,我则在天津求学。一天,我和同学因没向日本人让路敬礼,被日本人当街打骂。”武恩回忆,当时,山河破碎,沦陷区的中国人备受屈辱,19岁的他心中逐渐燃起一颗矢志报国、坚决抗日的赤胆初心。
“当年9月,我跟两位同学瞒着家人从天津直奔唐山,随即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115师挺进军冀东游击队。”在武恩清晰的讲述中,仿佛一名眉眼稚嫩、斗志昂扬的少年跃然眼前,正宣誓“定要打倒日本鬼子”的铮铮誓言,让人心潮澎湃。“参军两天,我就上了战场。”武恩说着,比出两根手指,“当时没枪,刘班长就给了我两颗手榴弹。战斗打响后,他爬到我身边,教我投了第一颗手榴弹。”
“先把拉火绳抽出来,拉在手上。喊‘1、2、3,扔!’,再朝敌人猛扔过去。”说起首战经历,武恩腰杆挺直、语速变快,双手比划起投弹步骤,“砰!手榴弹炸了,我眼前瞬间一片火海……”
二
1942年,日军正进一步推行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时任平西军分区敌后武工队班长的武恩,在前往河北省平山县李各庄解救群众时,目睹了至今难忘的一幕。
“当时,鬼子逼迫老百姓脱光衣服,让他们听着哨音‘玩游戏’——哨音响就绕圈跑跳,哨音停须赤身拥抱。不少乡民因为不堪受辱,自杀或精神失常。”说到这,武恩声音哽咽,心中沉痛难掩。
“清理现场时,我们发现对面山上还有日军。”武恩继续说道,“于是,连长立即下令发起冲锋。这时,我也与一名日军展开了近身肉搏。最后,我们正面相对,在他的长枪刺进我的胸膛时,我也开枪结束了他的狗命。”
说着,武恩撩开衣领,笑指着胸口的疤痕,“当时,鬼子枪里的子弹空了,我则还剩一颗,这才捡回来一条命。”“上战场,害怕吗?”听到这里,记者忍不住问。
“冲锋时,大家一腔热血,英勇无畏!但战后,回忆战场凶险,眼见同伴牺牲,却也后怕。”武恩回答,“但我是八路军战士,身后有老百姓,不能退。”
从心系家国的爱国青年,到投身革命的抗日战士,武恩用一场又一场血与火的淬炼,锻造出一颗英勇无畏、安民护民的铁血丹心。
三
1943年,武恩调到平西教导队学习,遇上了河北大旱,粮食绝收。“我们连分到了2000斤海带。但海带难消化,吃多了腹胀难忍,不吃又得饿死。”谈起这段经历,武恩至今记忆犹深,“为解困境,共产党员积极带头,以‘为了打日本鬼子吃海带’为口号,发起了吃海带比赛。于是,一到饭点,眼见党员们‘呼啦啦’吃得热闹,大家就不觉得海带难吃了。”
“还有教我行军打仗的刘班长,也是共产党人。”党龄82年的武恩感慨,“我很幸运,一路跟着共产党打鬼子,跟着共产党保护老百姓,跟着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武恩退役,被分配到大西南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百年时光荏苒,与党同龄的武恩始终有一颗坚定向党的赤诚“红心”:国难当头冲锋在前,建设祖国勇挑大梁,离职退休后为民服务。时至今日,在家安享晚年的武恩仍坚持每日收看《新闻联播》。
“您最关心什么新闻?”记者问。
“国家大事。”武恩回答得中气十足,“眼看着国家和平、富强,老百姓生活平安、幸福,我心里是真高兴!”
记者 徐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