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好“治气组合拳” 守护“美丽渝中蓝”

上清寺国控站空气质量改善率全市第一
  蓝天白云下的渝中半岛。记者 罗云希 摄

  本报讯 (记者 姚延洋)日前,记者从区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11月4日,今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0天、同比增加30天。上清寺国控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2天、同比增加52天,改善率24.8%,居全市第一。上清寺国控站PM2.5年均浓度3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

  空气质量的改善,源于我区敢为人先的创新与探索。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船+港”联治,在全国创新实施“两江游”船舶尾气治理试点,氮氧化物综合减排率约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减排氮氧化物预计60吨。完成辖区13座码头岸电设施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年岸电用电量约500万度,替代柴油消耗,年减排主要大气污染物约50吨。

  在扬尘源污染管控方面,我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全域低排放示范工地,推行重点区域施工工地国六渣土车、国III以上非道机械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下转2版)(上接1版)累计推行“全密闭”“基坑气膜”绿色示范工地建设12个、数量全市第一。

  在固定源污染治理方面,我区在全市首个完成全域加油站油气三次回收系统建设,油气排放浓度达到国标限值的50%以下,有效杜绝加油站高浓度油气外排,减少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全域汽修单位安装VOCs在线监控,有效指导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维使用,各企业废气浓度均稳定实现低浓度排放。

  同时,我区还创新打造油烟超低排放示范区,开展重点区域油烟深度治理工作,实施公共机构食堂油烟超低排放治理及居民油烟综合治理,并将重点区域各类产排油烟单位接入“渝中油烟E管”平台,通过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测、监控以及油烟快检等技术手段做到智慧监管,形成油烟污染问题“发现—交办—处理—核实”的闭环管理模式,探索实践“深度治理+人防+技防”路径。

  区生态环境局还积极申请上级资金,推动区域燃气锅炉低氮排放改造。2021年以来,累计申请上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320余万元,带动全口径治理投入3490余万元,督促指导辖区56家单位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排放改造200余台,基本实现“应治尽治”,氮氧化物年减排超50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渝中融媒深度
   第04版:专题
2024年渝中区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
我区举办“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主题沙龙
我区开展人大代表补选包茹华、艾正兵等11名同志当选
在“进博效应”中抢抓开放机遇
广泛凝聚共识,顺利推进改革
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加快建设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
区人大常委会调研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福建省政协来渝中调研传统文化街区建设情况
打好“治气组合拳” 守护“美丽渝中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