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佳佳 徐林澜)4月16日,本报《今日关注》栏目报道了贺龙广场健身扰民的问题。每天清晨和晚上,来贺龙广场健身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携带的移动音响,持续不断地播放着各种音乐,整个广场被各种各样的音乐声包围,震耳欲聋的噪音影响到周边居民、上班族的生活和工作。随后,记者将问题反映给了两路口街道和重庆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立即解决。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贺龙广场看到,文娱队伍整齐有序地在规定地点活动,跳舞的音乐声明显减小,但也足以让人们跟随节拍,投入到锻炼的乐趣中去。在得知自己的活动会影响到周边居民、上班族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后,文娱队伍的成员们也立即配合,将音量调小,并对跳舞的时间进行了调整。“我们现在音量比原来小了三分之二,到了晚上八点半,我们自己就把声音调小了。”正在锻炼的文娱队伍成员说。
在贺龙广场周边的告示牌上明确写到,禁止广场舞噪音扰民,提倡市民有序开展健身活动。根据《噪声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贺龙广场的管理公告明确规定,坝坝舞扰民问题,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分贝,就会按照治安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我们每天早晚进行联合巡逻,对噪音扰民的队伍进行劝阻,既让附近的文娱队伍能够开展健身娱乐,又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两路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该问题,两路口街道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摸排登记了11支文娱队伍。接下来,两路口街道还将通过噪音检测设备,实时监测广场及周边地区的噪音水平,提高广场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自觉性,多措并举减少噪声污染。
运动健身本是好事,但锻炼娱乐的同时,也要注意他人的感受,更要遵守关于噪声扰民的相关规定,和谐共享的公共空间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