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所以寒冷季节时要将血压控制平稳,并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尽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风险。
一、监测血压并调整降压药物
寒冷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天气转凉后可适当增加测量血压的频率,并规律记录血压值。冬季约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增加降压药物,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进行降压药物种类及量的调整。
二、保暖
寒冷季节,在零下5摄氏度的环境中暴露5分钟,即可使血压升高约10毫米汞柱,因此,外出暴露于室外低温时首先需要注意保暖。
身体各部位感受寒冷的灵敏程度也不同,穿同样多的衣裤时,可以加一顶帽子,这样可以使血压升高幅度降低,返回温暖环境后血压降至正常的速度也会加快。
三、坚持适量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血管舒张并增加血流量。冬季体育活动减少,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寒冷天气外出锻炼需要注意时间,尽量避免在清晨出门。一方面是因为低温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多数人早晨血压比其他时间高,神经系统更兴奋,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四、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秋冬季节人们食欲比夏季好,习惯多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这会导致冬季血胆固醇水平高于夏季,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同时,冬季进食腌制品等钠盐含量高的食物增多,以及进食新鲜蔬菜等富钾食物减少也会升高血压。建议做饭时减少盐及其他含钠调味品的使用,并减少含糖饮料、红肉、以及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的摄入。
五、心理调节
精神紧张和睡眠不佳会通过神经系统升高血压,因此工作及生活中,要试着减轻精神压力,缓解焦虑,并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这样利于保持血压平稳。(来源:渝中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