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宣传走进医疗机构、限塑减塑宣传覆盖商户门店、有奖知识问答吸引居民积极参与……连日来,我区各街道、社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自觉性,营造出人人皆知、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垃圾分类工作当中,医疗行业具有诸多特殊性,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近日,解放碑街道莲花池社区走进辖区医疗机构,引导广大医护、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
“一般来说,医疗机构会产生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两大类垃圾。凡接触过病人血液和肌体,由医院生产出的污染性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纱布、过期的药品等,都属于医用垃圾,需投放到黄色医疗废物垃圾桶内。”在辖区医院、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两大类进行了全面的科普,并对医疗垃圾分类收集情况进行检查。社区工作人员还组织开展了“有害换有爱,全员‘益’起来”活动,引导医护人员对废电池、感光胶片等有害垃圾进行重新清点登记、分类投放,换取小礼品,帮助大家再次巩固分类知识,提升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
“《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实施?”“焚烧一吨其他垃圾可发电多少度?”菜园坝街道交通街社区畔江居院坝,聚集了一群“大龄考生”,头发花白的奶奶、手提蔬菜的爷爷……都自觉成为“应试者”,他们参加的是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
院坝内,社区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指导员首先为居民们发放了垃圾分类知识手册,倡导大家规范分类、常态分类,实现垃圾利用价值最大化。随后,工作人员趁热打铁,开展有奖问答,吸引大家以赛促学、以学促行,更好地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收获奖品,居民们表示要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共同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垃圾分类事关人居环境、城市形象,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更是事关生态环境的大事。”近日,上清寺街道联合区文化旅游委、学田湾社区,在辖区酒店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培训。
培训中,工作人员结合酒店日常工作实际,详细讲解了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对酒店经营的影响,倡导酒店管理方不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用品。随后,街道工作人员围绕“生活垃圾的类别”“如何区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等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在鹅岭山庄,两路口街道执法大队、国际村社区、鹅岭山庄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心喜物业公司联合查看了垃圾分类情况并交流经验。
两路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三级联动”,加强了街道、社区对辖区单位的指导督促,同时能更深入了解辖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和问题。接下来,街道将联合相关社区,深入辖区各小区继续开展“三级联动”,持续夯实垃圾分类基础工作。
由大坪街道城管执法队、大黄路社区工作者、垃圾分类指导员组成的志愿宣传服务队,走进大黄路社区沿街餐饮门店、超市、酒店,开展“限塑减塑我先行 垃圾分类齐参与”源头减量入户主题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志愿服务者走进门店,向商家讲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危害和禁塑限塑令的意义,列举限塑目录清单,倡导商家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果蔬不进行过度包装。社区负责人表示,限塑减塑对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十分重要,此次活动让更多的经营者了解塑料制品的危害,进一步助推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
“阿姨,请问您家垃圾分类了吗?”石油路街道彭家花园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走进小区,与街坊邻居亲切互动,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科普居民易混淆的垃圾类型,了解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倡导大家要养成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觉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社区负责人表示,还将多管齐下,通过共学分类知识、走街串巷、上门入户、深入一线窗口的方式进行宣传,在辖区形成垃圾分类的文明风尚。
记者 袁侨偲 李传芳 姚延洋 廖松 晏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