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姚延洋 通讯员 熊 杰)9月19日,记者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获悉,鲁祖庙项目民生路105号(民居)、117号(柏庐建筑群)、135号等3处国有文物已完成确权登记,涉及建筑面积1865.89平方米。
渝中作为重庆母城,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承载着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今年3月,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文物局)、区住房城市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渝中区国有文物建筑确权登记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全区行政区内国有文物建筑的确权登记工作,落实文物保护责任。
“鲁祖庙始建于1911辛亥年,如今在巷子两旁存留下大量20世纪20至70年代修建的建筑,是重庆仅存的遗址级别的民俗生活写照,被誉为城市文化‘活的记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确权过程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房测、地勘等相关部门对国有文物进行了现场查勘,并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分类处理的原则,认真核查现场、明确权属边界,最终完成了3处国有文物确权登记,有力推动了渝中存量土地资产盘活。
“近日,我们还对白象街区域的国有文物进行了现场查勘工作,不久后,将有更多的国有文物完成确权登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更强的合力,推进渝中辖区内国有文物的确权登记,让更多的文物成为“有籍者”,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渝中范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