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暑期热映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小猪妖的这句台词刷屏网络,也道出了人们对成长路上挑战与突破的共鸣。此刻,渝中学子正迎来属于自己的“翻山”时刻——新学期,正是他们跨越假期、迎接新知,向着更高成长目标迈进的全新起点。
秋风送爽,书香渐浓。渝中各中小学拉开了2025年秋季学期的序幕,校园里处处涌动着重逢的暖意与启航的期待。为让学子们的“翻山”之路更平稳、成长之旅更安心,连日来,全区上下提前谋划、协同发力:政法部门通过法治副校长专题培训筑牢安全防线,教育系统精耕细作筹备教学与校园环境,城管与警方联动守护校园周边秩序与出行平安,贴心指南精准助力学子迎接新学期。从制度托底到细节关怀,从校内布置到校外护航,多方合力织就坚实保障网,陪伴怀揣梦想的学子踏入校园,开启又一段逐光前行的成长旅程。
精心筹备·筑牢开学基石
8月28日,我区召开2025年度法治副校长培训会,为辖区法治副校长“充电”赋能,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区出台《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文件,统筹辖区8家政法单位力量,“一对一”进驻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累计举办安全教育课300余场次,受众学生达7.5万余人,协助健全校园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机制,通过法律咨询、联合调解等方式,有效处置涉校涉生案事件30余起,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履职担当更加有力、法护“未”来更加精准,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培训会上,市委政法委有关处室负责人以《贯彻执行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积极参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为题,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总体情况、形势特征、具体落实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围绕防止黑恶势力裹挟侵害未成年人、有效防范处置校园欺凌霸凌行为、着力构建分级预防和矫治体系等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参训人员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今后更好地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下一步,大家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扎实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工作,为打造安全、和谐、法治的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贡献更大力量。当天,学校代表、政法单位代表、法治副校长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区委政法委对秋季开学安全稳定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迎新有方·点亮成长新程
8月30日,微风轻拂,渝中多所小学校迎来了一批新的小主人——一年级“小萌新”。这一天,孩子们牵着父母的手,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踏上了求学的新旅程。
早晨8点刚过,各校门口已是一片热闹景象。有的孩子兴奋地蹦跳着,迫不及待地想要冲进校园;有的则略显紧张,小手紧紧攥着父母的衣角。为迎接这批“小萌新”,各校做足了迎新准备。五彩的气球拱门、可爱的卡通立牌、亲切的欢迎标语,将校园装扮得温馨而充满童趣。
“小朋友你好,欢迎来到新家!”望龙门小学校门口,老师们早早守候,微笑着为孩子们送上亲切问候。朱砂点于额头,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校园里,老师们亲自为每一位孩子点朱砂并赠予他们最美好的祝福。
此外,考虑到一年级新生的特殊性,不少学校还安排了高年级学生担任“小辅导员”,带领弟弟妹妹们熟悉校园环境。
今年的迎新工作充满了创意与温情。有的学校设计了“入学护照”打卡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校园中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有的准备了“智慧袋”,里面装有寓意美好的小礼物;还有的设置了“梦想启航墙”,让每个孩子印上手印,许下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愿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如何让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十分重要。
在迎新背后,是一系列精心组织的开学准备工作。各校教师早已提前到岗,打扫教室、布置环境、备课教研,为新学期做足准备。教室里,桌椅被擦得一尘不染,黑板上绘满了欢迎图案;教材被整齐地分放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
此外,校园安全工作是开学准备的重中之重。各校全面排查了校园设施安全隐患,对食堂餐具进行了彻底清洗消毒。同时,各校还通过线上平台提前与家长建立联系,并于新生报到当日召开家长会,讲解入学注意事项。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各小学均已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新学期平稳顺利开启。区教委也将督导各校持续做好开学前后各项工作,确保新学期平稳有序。
随着新生报到结束,安静的校园即将恢复往日的热闹。今天,一年级的“小萌新”们将正式开启他们的小学时光,在美丽的校园里书写人生新篇章。
健康守护·织密安全防线
为增强师生和家长对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意识,近日,全区各中小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及防蚊灭蚊专题培训,以大坪小学校为例,该校通过在微信公众号推出蚊媒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帮助家长和学生了解相关预防措施,全力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媒介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热、皮疹、“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防护措施 强化宣传教育。各校园通过公众号、班级群、家长群等途径,多形式、全覆盖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和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
落实日常防控措施。开学后,要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晨午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卫生消毒制度等。
做好个人防护。师生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时段(如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
其他常见传染病
水痘:水痘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于接触到患病儿童所起疱疹内的浆液,以及通过衣服、玩具等接触传染。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全年皆可流行,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在夏秋季比较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季节性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常有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可伴有畏寒、寒战、乏力等。
高温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急性疾病。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心悸、体温升高等症状。
暖心守护·保畅上学路
坚守岗位,开启“护学模式”
连日来,朝天门城市综合管理所从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绿化等多方面着手,按下开学季护学“启动键”,为师生返校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环境。
虽已入秋,但山城的太阳依然“火辣”。记者在人和街小学附近看到,环卫、绿化工人正各司其职,在高温下作业。清扫冲洗路面、擦拭“城市家具”……只见环卫工人们拿着清扫工具,分工协作,将校园周边环境扮靓;另一侧,绿化工人们也忙个不停,他们为道路两侧及校园周边的绿化植物进行补水灌溉,呵护绿植健康生长,以清新整洁的环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此外,朝天门城市综合管理所还组织力量更换或维修了校园周边人行道上破损、松动的地砖,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师生和家长出行安全顺畅。
朝天门城市综合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营造健康文明、秩序井然、安全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全力护航学子“上学路”。
交通指引,细化出行提示
为保障广大师生道路交通出行安全,渝中警方与学校一起开展学生出行护航行动,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结合道路交通实际,作如下提示。
交通拥堵预判
因通勤、通学、新生报到等情况叠加,在开学报到、上学(7:00—8:30)、放学(16:30—18:30)、中学晚自习放学(20:30—21:00、22:30—23:00)期间,上清寺周边道路(中山四路、渝澳大桥、李子坝正街、八一隧道、中山三路、人民路),大溪沟周边道路(北区路、人民路、嘉滨路、人和街、华福巷)可能呈现车辆排队缓行的情况。
车辆行停注意事项
学校路段“即停即走”。接送学生的车辆在上放学时段遵循“即停即走”原则,在学校周边“即停即走”指定区域接送学生,请勿在“即停即走”区域双排停车。
接送坚持“人等车”。在放学高峰及晚自习下课时段,坚持“人等车”原则,学生放学后在学校路边人行道内等待接送。提前到达车辆可在学校外围临停路段等待,或者停放至学校周边对外停车库,待学生出校后再进入接送区域。
减速慢行不鸣笛。学校周边道路进出口较多,上放学时段人车流量较大,接送学生车辆在接送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路况,减速慢行,避让行人,不违法鸣笛,不超员,不超速。
学校路段临时交通组织
根据上放学时段交通流量情况,将在中山四路适时采取“出三进一”的潮汐车道交通管理措施;在华福巷采取单向交通组织措施(禁止车辆从张家花园隧道路口经华福巷往人和街行驶,车辆改道经岚园路—枣子岚垭正街—人和街行驶)。
文/首席记者 刘 侃 记者 姚延洋 晏艳辉
图片除署名外由首席记者 刘 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