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空调成为了人们的“续命神器”。然而,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你是否会感到身体不适呢?这可能就是“空调病”在作祟。
什么是“空调病”?
“空调病”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由于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人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统称。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晕、乏力、嗜睡、眼睛干涩、呼吸道感染、关节疼痛等。
“空调病”是如何产生的?
1.室内外温差大:空调房内温度较低,与室外高温形成较大反差。频繁进出空调房,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需要不断调整,容易导致生理功能紊乱。
2.空气不流通:空调房间通常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使得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让人感到头晕、乏力。
3.微生物滋生:空调的滤网和散热片上容易积累灰尘、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随着空调风被吹到室内,引发呼吸道感染、过敏等问题。
4.空气干燥: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会去除空气中的水分,使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口干、咽干、咳嗽等症状,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瘙痒。
如何预防“空调病”?
1.定期清理空调:建议每年在重新使用空调前彻底清洗,使用期间每个月清洗一次滤网。
2.合理调节空调温度和使用时长:夏季空调温度可设定在26—28℃,同时在空调房间内不宜待过长时间,一般为3—4小时。
3.空调房开窗通风:开空调时可每隔2—3小时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流通。
4.避免空调直吹:不要坐在空调的排风口下直吹,防止躯体局部降温过快和皮肤干燥。
5.加强自身免疫力:可在日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来源:渝中疾控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