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姚延洋 通讯员 幸陪佩)始建于1932年的市自来水公司渝中区水厂是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承载着渝中半岛城市供水的使命,见证着时代变迁。历经九十余载风雨洗礼,为让这座老水厂重焕生机,近两个月来,渝中区水厂以“创建星级厂站 守护民生水源”为目标,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与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现管理、环境、安全、凝聚力的“四个提升”,让这座老水厂在时光的沉淀中绽放光彩。
精细化管理攻坚
筑牢供水“生命线”
对于已经运行了93年的老水厂而言,保障稳定供水是其核心使命。
渝中区水厂以精细化管理为重要抓手,从机制到技术多维度夯实生产根基。在流程优化上,严格执行“班前确认、班中巡查、班后复盘”机制,员工每日精准记录生产数据,每周召开分析会研判数据异常波动,确保制水、化验等核心流程“零偏差”。通过流程梳理,生产环节响应速度提升30%,数据准确性达到100%。
在设备管理方面,详细记录设备维护周期与故障历史,定期开展预防性检修;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对关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预警,使得突发故障概率较之前下降40%,设备“健康度”持续提升。
成本管控方面,渝中区水厂细化用电、药剂等消耗指标,对比历史数据设定科学阈值,一旦超标立即启动溯源分析,精准降低无效消耗;开展“节能小妙招”征集活动,员工集思广益提出立式5号推力装置改造方案,将原有的滑动轴承改为滚动轴承,不仅减少了设备故障率,节约了维修成本,还避免了停水、缺水等情况的发生,形成了“人人算细账、个个献良策”的良好氛围。
环境整治攻坚
焕新厂区“新风貌”
渝中区水厂以“洁、绿、美”为目标,将厂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区等“责任片区”,明确各科室责任,开展“每周大扫除”,重点清理设备缝隙、墙角蛛网等卫生死角,杜绝“脏乱差”现象,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精准投放;为厂区绿化带补栽绿植,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定期浇水修剪,让厂区四季有绿、步步见景,成为员工工作之余的“舒心角”。如今,走进厂区,车间设备锃亮、办公区窗明几净,昔日的老水厂焕发出清爽的气息。
结合企业实际,老厂的“新颜值”还体现在细节之中。渝中区水厂以文化为纽带,组织员工参加市自来水公司开展的“爱厂如家 新风水环”主题演讲比赛,讲述老厂故事与供水情怀,荣获第三名;参加重庆水务集团线上安全知识竞赛,以赛促学,强化责任意识,员工参与度超过95%。
同时,渝中区水厂还持续改善员工生活区、食堂环境,让大家吃得舒心、工作安心;设立“员工意见箱”,定期收集建议并公示整改结果。从“干净的工作环境”到“优化食堂菜品”,一件件实事让员工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凝聚力显著提升。
九十余载岁月鎏金,老厂风华正茂;新征程号角催征,供水使命在肩。渝中区水厂以此次攻坚行动为起点,将“爱厂如家”的情怀融入每一个细节,用精细化管理守护渝中半岛城市供水生命线,用环境整治擦亮老厂新名片,让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水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书写“净天地、润万物、惠民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