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30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洗“端午澡”

  黎强

  端午节前几天,已85岁高龄的母亲不是在电话里,就是当面喋喋不休地说,五月五,过端午,百草都是药,去买点草草药熬水,给曾孙女洗个澡,皮肤好,少生病。还说,你小时候病痛多,多亏了草草药,才让你长好了身体。母亲不厌其烦的唠叨,勾起了我对洗“端午澡”的端午记忆。

  我居住的河坝街与外婆家离得不远,母亲要上班,没有时间来照顾我。于是,我不上学的课外时光,几乎都在外婆家度过。小娃儿调皮捣蛋“千翻”,手上脚上被碎玻璃烂瓦砾锈钉子划伤划破,外婆就用草草药捣碎外敷,很见效。端午前后,外婆就背上背篓,去城外的艾坪山去扯草草药,艾草、菖蒲、苦蒿等,在大铁锅里“咕咚咕咚”熬半天,让我在大脚盆里洗“端午澡”。还别说,澡洗完后身上满是清香的草药味,好闻极了。

  而此时,听了外婆“洗端午澡,全身都好”的我,还可以得到外婆的额外奖励。打发我一小碟炒黄豆,坐在屋前的构树下,吃得津津有味。

  也许是一种传承吧,母亲也喜欢用草草药来医治我身体的毛病。蚊虫叮咬,母亲会去河边扯把“铁性草”“米汤羹”,在石舂里捣碎,敷在患处。感冒发烧,母亲又会用青绿的苦蒿煎水,捏着我的鼻子让我吞下。总之,母亲心里装着许多草草药的“土单方”对付我的病情。以至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很是抗拒草草药。

  端午节前,母亲会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叶,或者包咸粽子的腊肉。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母亲把一根长板凳竖起来,便于悬挂包好的粽子,一个人麻利地包着粽子。那时的我,总是很羡慕母亲包的粽子紧紧实实,特漂亮,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着粽子。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儿,手把手教我如何拿粽叶,如何用小勺舀米粒灌米粒,又如何用竹筷子捣实,最后把粽子用麻线拴紧。那时的我,想到有蘸着黄豆面、芝麻面、白糖的粽子吃,极其认真地学着包粽子,一点也不累。

  母亲照例在端午节买回一大背在市场草药摊或农民背进城里售卖的草草药,从中选出饱满壮实的新鲜菖蒲,教我在自家大门上挂好菖蒲。再进到老灶房,在大鼎锅或大铁锅熬汤煎水后,让我洗“端午澡”,俨然是外婆的那一套老法子。末了,也会给我一些“零嘴儿”,让我在巷口黄葛树下边吃边看小人书。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有了孙女。四世同堂的母亲更是忘不掉她的端午节“百草汤洗澡”的经验传授和具体实施。端午那天,她早早地去买些还带着露水的草草药,亲自上阵,为曾孙女熬制端午洗澡水。身处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当下,我对母亲的“老做法”显得有些小抵触,说:“妈,您看现在的婴幼儿健康保护做得多好呀,哪还需要您这些草草药哟。”母亲一听,不高兴了,回怼我:“好了伤疤忘了痛嗦?你小时候,不还是这些草草药救了你的命么?”母亲有些生气,但并没有停止手上的操作,一直把草草药水熬制好了,才呆坐在沙发上。我晓得我惹祸了,忙不迭陪着小心道着歉。

  母亲看着曾孙女在浴盆里洗完“端午澡”,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嘴上喃喃自语:“草草药虽然不值钱,洗一次澡也并不能解决健康问题,妈懂。只是这些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也是中草药的民间意义和普世价值。老传统,丢不得呀!”

  母亲亲亲曾孙女,走了。我送母亲到小区楼下,看着远去的母亲,蓦然间,我从母亲略显佝偻的背影上,读到了带着中草药味道的母爱,也读到了血脉传递的“隔代亲”,更读到了市井百姓对“百草为药”的尊崇与爱戴。

  作者简介:黎强,重庆市作协会员,江津区作协会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文明新风满巴渝
   第04版:副刊
端午时光里的醇香记忆
橘颂·端午
洗“端午澡”
摄影
端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