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破除“成长烦恼”和“转型阵痛”的重要抓手。对寸土寸金的渝中区来说,以“亩均”“楼均”论英雄,不仅是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更是必然之举。
2006年浙江绍兴柯桥首提“亩产论英雄”,2013年起浙江省内24个市区县推广,2017年“亩产论英雄”与赛马比拼机制等相结合、统一升级为“亩均论英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项“杠杆式改革”,撬动资源与市场,倒逼行业“腾笼换鸟”、厂房“上天入地”、技改“见缝插针”……让每一寸土地都“活”起来,真正实现低产变高产、寸土产寸金。
这段回溯,对作为经济大区、资源小区的渝中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区委提出,要持续强化“楼均论英雄”,立足区情实际,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持续优化总部政策、完善服务体系、配套优质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推动资源向总部集聚、政策向总部倾斜、服务向总部强化。
(下转2版) (上接1版)
这为渝中区贯彻市委决策部署、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勾划出详细的实施路径——
“亩均论英雄”改革,尤其讲求落地和落细。只有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才会更“合身”。譬如,渝中区没有第一产业的“田”,给第二产业的空间也有限,金融、消费、文旅、信息与软件服务等第三产业是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强项。因此,把“亩均论英雄”细化,“楼产论英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乃至“平方米论英雄”,成为渝中更为具象的发展布局、更为优化的施工方案。
“亩均论英雄”改革,尤其讲求精准和特色。胸中有大格局,手上有细致活。这项重大制度创新的起点,就是把有限的资源用足用够、用活用好,所以,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统筹能力,在工作思路上精打细算,在工作方法上精雕细琢,找准突破口、下足绣花功就尤为重要。譬如IT产业布局,精准到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文旅,精准到历史文化和时尚文化的结合等;消费,精准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招商引资,精准到总部企业、品牌首店等。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小小的渝中半岛上,截至去年底,营收超亿元企业375家,亿元税收楼宇达40栋,世界500强企业143家……今年9月,在2023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渝中区入选“2023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
以擦亮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突破口,渝中正全力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向纵深推进,可以预见,这条“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