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海关”暨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门迎客

渝海关。 本组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的展陈。

  本报讯 (记者 徐 潇)11月26日,“渝海关”暨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门迎客,标志着历经百余年风雨的开埠时期建筑衍生出新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在活化利用的同时与文旅结合,繁华重启。

  “渝海关”位于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太平门城墙旁,原是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成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2009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渝海关”完成修缮,并经过一年的打造,迎来全新面貌。

  “渝海关”的修复保留了其独特的时代设计风格。馆内采用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将中国元素与西方门牌风格完美结合,正门呈八卦形态,门牌线脚为欧式风格和欧式装饰,顶层中部为圆形中国传统纹饰。

  “渝海关”由四栋小楼组成,占地面积487平方米。四栋小楼包含四重业态,包括传承文化的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中装品牌馆、咖啡体验馆、高雅私宴美食馆。从历史文化输出到休闲娱乐小憩,从时尚高定到展陈沙龙美食,“渝海关”已成为一座小而精的历史观光建筑和都市休闲场所。

  “‘渝海关’项目的活化,让老建筑焕发了新生。”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湖广会馆、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药材工会旧址……渝中下半城的文物资源数不胜数,期待本地居民可以徜徉在“母城”文化的资源里,也期待外地游客慕名到此打卡。

  当天,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也正式揭牌。非遗展馆内,整合展示抗战文化史迹、开埠文化史迹、衙署文化史迹和城防文化史迹四类文化史迹;分区呈现蜀绣、川剧变脸、巴蜀小吃、本土中医药等重庆特色非遗文化技艺;集中诠释重庆海关的历史演变,从千秋古关到近代海关,也包含着海关文化的兴衰历程。

  走进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一场纵览重庆非遗文化的探寻之旅,既能感受独具巴渝特色的匠人智慧和人文情怀,更有海关专属文创产品,拥有专属“渝”你的文创消费体验。“很震撼!每一个角落我都细细参观了,不仅了解了重庆的文化,还看到了重庆以及中国海关的发展之路。不虚此行。”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先生感叹,“我下次还会带朋友来这里参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明新风满巴渝
区领导走访调研教育系统统战工作
“渝海关”暨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门迎客
推动“民生议题”变“工作清单”
渝中代表队夺得“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2023年度知识竞赛总决赛一等奖
秉持初心,牢记使命,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
担当文化新使命 勇攀文艺新高峰
建强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聚共识找准目标 打造更多具有渝中辨识度的成果
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三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