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生动故事 看发展新貌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成果采访团走进渝中

采访团记者深入社区感受我区发展脚步、倾听群众心声。本组图片记者 王 欢 摄
扫码关注重庆渝中 APP图文报道

  本报讯  (记者  袁侨偲)5月17日,由中宣部组织的第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成果主题采访团走进渝中。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10余家媒体的20多位记者,深入探寻、真实记录渝中点滴变化、感受发展脚步、倾听群众心声。

  在大溪沟街道双钢路小区和枣子岚垭小区,记者们看到,两个小区房屋虽然不新,但院坝干净整洁宽敞,处处用心。经过大大小小的居民院坝会、综合住户的意见,通过基础设施、消防安全、配套和服务设施、管理能力等一系列整治提升后,小区变了模样:设置了小游园和羽毛球场,新增了塑胶健身步道,建起了社区食堂和文化长廊,配备了养老服务站和24小时便利店,加装了时髦又实用的物联网消防智慧平台和电梯……好多之前搬出去的住户又搬了回来。双钢路小区的居民余澄相说,老邻居住在一起,所思所想有人倾听、得到尊重、能够实现,“这就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利,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上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墙上的一行标语尤为醒目——打造居民身边最有温度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心按照统一标准化建设,不仅全科医学部、精品中医馆、妇幼健康部等科室一应俱全,医疗、照护、康复、社工专家团队齐全,“家庭医生”模式更是将服务患者的“触觉”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

  (下转2版)  (上接1版)

  通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医、养、康结合的养老照护模式,渝中着力为社区居民编织了一张“健康网”。89岁的社区居民李景武双膝关节病变,常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他告诉记者,从最初走不动路须住院治疗到如今只需定期来复查检查,“人权”对他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我们国家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在家门口得到了治疗,看病国家给报账,不用去大医院打挤,医生、护士态度都很好。我感到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很满意、也很幸福。”他说。

  据了解,各家媒体在深入采访后,将多角度、多层面提炼在经济、健康、文化、生态文明等建设中的人权状况,将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展示重庆人权发展成果。

  《中国日报》重庆站站长谭英姿表示,令她感受最深的是双钢路社区的养老服务工作,“能感觉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幸福感非常强,这个小区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尤其为社区老年人做了很多。”

  《经济日报》评论理论部的记者覃皓珺则把关注点放在了社区医疗保障上:“在社区内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来保障居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社区只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但是从中可以窥见整个重庆人权发展的大局观、现状和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外交部外管司与川渝两地外办党史学习教育联学联建活动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
听生动故事 看发展新貌~~~
~~~
“黑科技”炫酷 新设备亮眼~~~
学党史 强党性~~~
~~~——专访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江
漫步曾家岩 唤醒红色记忆~~~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书写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篇章
纵深推进十大重点改革事项我区明确年度任务清单
传承弘扬红岩精神 争做对外开放排头兵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成果采访团走进渝中
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
渝中大健康产业“抢镜”西洽会
我区开展机关党员党史知识竞赛
合理布局生态空间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清水秀美丽半岛
抗战大后方的“前沿阵地”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