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服务游客
“五一”假期是大多数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刻,但仍有不少行业的劳动者依然坚守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他们是民警、志愿者、医护人员、环卫工人……他们用忠诚和汗水书写着责任担当,用辛勤的劳动为节日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润喉糖随身带 导游兼职干
他们用贴心服务温暖游客
“五一”假期,超过3000名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走上渝中街头,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笑容、真诚的态度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服务。
本报讯 (记者 袁侨偲)5月1日,劳动节假期第一天。山城巷里,游客摩肩接踵。
下午3点,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室外气温接近35℃,南纪门街道的工作人员李昌永戴着红帽子、红袖章,在山城巷里转悠。
这天,街道和社区四十几名工作人员,再加上对口联系街道的区人大、区妇联、区武装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民警、医生、居民志愿者等130多人,组成志愿者队伍,上山城巷“看人”。
节日
下午3点过,山城巷游客数量超过5000人。
“这还早,高峰期在晚上。”李昌永摘下眼镜,抹一把汗,又戴上,一双锐利的眼睛继续四处捕捉,嗓门也随之提高。“游客朋友可以走这边。前方狭窄,注意安全。”
130余人,分为8个组,守在18个固定卡点。李昌永在机动组,工作就是一遍一遍爬坡上坎巡路,半天时间,微信步数就突破了1.2万。
哪里有人丢了钱包,小孩走散了,被踩了脚,人流量增多了……一点风吹草动,就得穿过人山人海。热热闹闹的市井之中,志愿者可能是最焦灼的那个:
“什么事?在哪儿?马上到!”
不出意外,他们将站满11个小时。
人太多,说话也费劲,但李昌永早有准备。摸一摸包,掏出一大把润喉糖。有时巡路碰到同事,简短打个招呼,也顺便塞几个给人家。
他说自己平时不吃糖,但节日值班,必须准备。“不然一天下来,嗓子就废了。”
服务
费嗓子的原因,除了提供问询、指路、找人等服务外,还因为志愿者几乎个个都能顶半个“导游”。尤以机动组的李昌永、刘兴民最熟悉情况,人称“山城巷活地图”。
有哪几条游览线路?哪些地方最有看头,有啥历史背景?熨斗糕在哪里卖,几点钟有表演?甚至五一期间都有啥新耍法,李昌永都摸得门儿清。
“这个作品叫《驭光致影》,它是用PP管来展现光影和水波的美感。”李昌永给游客介绍第八届“重庆大学建造季”的作品,头头是道。“仁爱堂的前身是法国人创建的‘仁爱堂医院’,也曾是育婴堂和慈善堂。”讲起老建筑的历史,也很是专业。
“一天走上六七遍,自然就熟了,都能成专家。”李昌永说。
生日
巡着巡着,电话铃响起,李昌永的妻子打来问他,“晚上回不回家吃饭?”
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十分焦躁的男人找过来,反反复复地向他说:“你们一定要帮我找找我朋友,我们走散了!”
“你们最后一次联系是什么时候?”
“一个小时前!”
“莫着急,走!”李昌永匆匆挂掉了电话。
很快,他联系景区项目部,带着游客查监控,从出发到找到人,不过十来分钟。面对游客的连声感谢,他整了整帽子,又继续出发,巡逻。
“这本来就是件小事,在外地走丢了,换哪个都着急。常年过节我们都在景区值班,见得多了,找人有经验。”一边说,李昌永一边又掏出手机,给妻子回信息:刚刚游客走丢了,才找到。晚上就不回来吃饭了,要值班到晚上10点。
那边,妻子很快也给他回了信息:那好嘛,注意休息。生日快乐。
组成“流动医院” 携带专业设备
他们爬坡上坎送“心安”
“五一”期间,每天下午1点到晚上9点,“流动医院”4人组要沿着山城巷“巡察问诊”4次,平均每次耗时近2小时。
本报讯 (记者 李传芳)假期出游,寻一份轻松惬意的心情固然重要,得一份平安健康的心安同样重要。在山城巷,有一支4人组成的“流动医院”,每天爬坡上坎,为市民、游客送上一份心安。
随身携带“医疗装备”
“小姑娘,天气炎热,注意防晒的同时也要注意补水哦。”“婆婆,爬坡上坎很灵活啊,但也要注意节奏哦,不要猛烈起身和迈步。”“五一”假期,山城巷里,不少游客都遇到了这样暖心的“搭讪”。两个“白马褂”、两个“红十字”不时出现在游客身边,主动询问身体情况、提供帮助。“就像一个‘流动医院’,让人觉得很安心。”不少游客为这所“流动医院”点赞。
这所“流动医院”只在节日期间“开放”,由两名来自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两名重庆市红十字会急救团服务总队的志愿者组成。
今年52岁的黄华英是“医院”的“常驻志愿者”。三年前,黄华英就接受了AED等相关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AED能在最佳抢救时间,对患者进行除颤等院前急救,降低死亡率,是黄华英和同行志愿者每天必带的急救设备。除此之外,每人还有一个橙色小包,里面放有止血贴、冰敷袋、葡萄糖液、消肿镇痛喷雾剂、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常用急救用品。
每件东西的用法、用量,黄华英和同行志愿者都了熟于心。“急救辅助工作关系到别人的身体健康,开不得玩笑。”黄华英晒得通红的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强制开出“休息处方”
每天下午1点到晚上9点,天气最炎热、人流最集中的时间段,就是这所医院“开门”的时间。四人小队备好药品、装备,从位于区法院旁的山城巷入口处出发,穿街过巷、爬坡上坎,一边“主动问诊”,为游客提供帮助;一边充当临时“导游”,为游客拍照指路。
“我们同事脸色惨白,我怀疑她中暑了。”5月2日下午3点,“医院”来了一位“患者家属”。一位环卫工人找到“巡察”中的“医院”,表示自己一位同事,出现脸色惨白、头冒虚汗的症状。
“我们也怀疑是中暑,当时室外大概37℃,而面对大量的游客,环卫工人一直在辛勤劳作,几乎没有休息。”“值班医生”唐佳回忆,得知情况后,大家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环卫工人身边,为她进行初步诊治,并将她带到室内休息。因为处理及时,环卫大姐的症状渐渐缓解。哪想环卫大姐稍作休息,就想继续工作。黄华英直接回绝:“不行!再大的事也没健康重要!”就这样,黄华英和医生守在环卫大姐身边,“强制”她休息了两个小时,直到反复确认她身体无碍后,才为她“放行”。
被“勒令”休息的环卫大姐说:“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是在真心关心我、帮助我,心里暖暖的。”
延长工作时间 提高保洁频率
他们尽心守护城市整洁
“五一”期间,我区平均每日在岗环卫保洁、市政管护、园林养护、路灯维护、志愿者等各类人员约2000人,切实做好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
本报讯 (记者 袁侨偲)“五一”假期,作为渝中重要打卡地标,解放碑是最热闹的地方。
清晨6点不到,环卫工老罗就来到解放碑开始保洁工作。“节假日我一直没闲着,到处都搞得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感到高兴!”
连日来,区城管局及早谋划部署,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努力让城市以最美的“妆容”、最舒适的环境迎接八方游客。
“五一”假期,区城管局实行每日双领导24小时值班制,约2000人在岗值守,11支应急队伍共358人、71辆应急车辆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各类突发问题。
在清扫保洁方面,区城管局强化了道路清扫作业。5月1日,环卫中心出动清扫保洁人员431人次,采取错时交班、双班作业、延长保洁时间等措施,突出重点路段、区域的卫生保障工作。此外,大力加强机械化作业频率和夜间人机配合冲洗力度,确保路面干净清爽。
公厕虽小,关乎民生和城市形象。全区城市公厕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和延长管理制度,提高保洁频率,加强设施巡修,让“小公厕”展现大民生。
正值春夏交替,到公园赏花踏青的游人倍增。区城管局及时移补栽开花乔木、灌木等,适时增设街头绿化景观小品。
为维护良好的城市秩序,节日期间,城管执法人员重点对长江索道、洪崖洞、崖壁公园、轨道李子坝站、鹅岭贰厂文创公园、解放碑商圈等窗口地区、景点景区等加强了巡查值守,保障城市秩序井然、安全稳定。
乐游渝中好戏连台
游览红色景点,传承红色基因;乘坐观光巴士,一站式打卡所有热门景点;在山城巷,体验一把穿越时空的浪漫;或者去通远门城墙,听一场故事会……
这个“五一”恰逢春暖花开,游客出游意向高涨,全区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行
观光巴士一票通游
本报讯 (记者 晏艳辉)漫步解放碑听钟声,在洪崖洞夜色中赏特色吊脚楼,搭乘长江索道览无限风光……“五一”前夕,重庆西部公交对重庆观光巴士部分线路进行优化升级,将热门景点连成公交线,让市民、游客一“车”就能打卡完山城美景。
记者在重庆观光巴士解放碑发车点看到,观光巴士整体为红色,造型复古大气,车身绘制重庆经典景点,以及漫游重庆的吉祥物“漫漫”。巴士内设有“全景窗”,方便游客观景,配置皮制舒适座椅,宽大舒适,座椅旁皆配有USB充电接口,保障游客手机续航。此外,车内还提供旅游地图、景点介绍等资料,配备自动售水机和饮水机,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深度的旅游新体验。
观光线路覆盖渝中、江北、沙坪坝、南岸等区域,把近20个热门景点串连成线,个性分明、内容丰富,为游客游览提供便利。其中,T198线路覆盖白公馆、渣滓洞等地,是一条“红色文化线路”;T480线路覆盖渝中半岛,主打“渝中都市观光”;T001、T002、T016、T025、T035、T033线路途经来福士、轨道李子坝站、洪崖洞、磁器口、长江索道等地,涵盖当下最热门的景点……
重庆西部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线路串联起主城所有核心景点和热门打卡点,游客可“一票通游”,省时又省力;同时,游客选择自由度更高,所有线路随意乘坐,所有站点自由上下,方便游客解锁更多个性玩法,满足“随时来”“随意游”的个性化需求。
据悉,观光巴士单次票价分别为6元、10元,套票分为一日票35元,二日票45元、三日票55元。目前购票站点有解放碑、长江索道、朝天门九码头、嘉滨路洪崖洞、磁器口东门、渣滓洞等地。
玩
赏古风玩穿越
山城巷开启“天上的街市”
本报讯 (记者 袁侨偲)逛着逛着,突然“穿越”进了“平行世界”,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剧中人。这样的体验,你有过吗?5月1日,一场名为“天上的街市”的沉浸式互动巡游,在山城巷大幕开启。
晚上7点15分,故事从山脚入口开演。山城步道下的村庄归来了一位留学的书生,带领着村庄逐渐走向新的繁荣。第二年春夏交替时,村民们决定重新开启天灯,祈愿村庄一年比一年幸福安康。
回归后第一次参加“天灯节”的书生、挑着箩筐的“棒棒”和父老乡亲们一道跟随街长的摇铃,缓缓走上通往山顶的阶梯,叠落起伏的云梯式街巷满眼热闹。好客的乡亲边走边跟游人互动问好,游人亦随着剧情爬坡上坎,不仅与演员“零距离接触”,还在饱满逼真的剧情和演员自然细腻的表演中了解老山城故事。
一群人浩浩荡荡从临崖栈道来到仁爱荒野公园,街长随机挑选出现场一名游客作为今年的点灯人。在荒野与星空中,最动人的点灯仪式来了,灯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也被点亮了……
山城巷曾被叫作天灯街,夜晚沿巷道立杆点灯,远远望去,街巷与星光交相辉映,像是一条蜿蜒在天上的街道,于是便有了“天上的街市”一说。“真的没想到我也会变成其中的演员。”被选为点灯人的游客赵小冬表示,“很新奇的体验,并且身在其中,也对山城巷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很有意思。”
5月1日-5月4日,“天上的街市”沉浸式互动巡游每天都在山城巷上演。除此之外,“五一”期间山城巷的耍事还有不少。
一边喝坝坝茶、炒米糖开水,一边听麻辣、潮流的说学逗唱,在山城坝坝,“重庆原声社”曲艺演出每天下午在这里开演。
金马寺小学旧址内,“烟火山城”山城巷故事馆五一正式开馆。在这里各种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老照片,全新的数字投影技术让画面“动”了起来。
重大建筑城规学院的同学在山城巷里搭建了各种建筑装置。大家可零距离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造空间的“再来一卷”重庆平行展收集了超过500张来自30位摄影师的日常胶片作品,记录了老重庆的慢节奏时光。
“五一”期间,充满烟火气息的“赶场”也在山城巷上演,各种文创产品应有尽有……
古风国潮快闪亮相解放碑
本报讯 (记者 廖 松)“哇!好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他们的衣服真漂亮!”5月2日,热闹的解放碑步行街迎来数十名“快闪族”,他们身着汉服,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华风潮酷”快闪活动。
据了解,渝中“华风潮酷”快闪活动属于2021重庆·渝中国潮华风季活动的子活动,由区商务委、解放碑CBD管委会主办。
本次快闪活动的“主角”,是主办方邀请的重庆汉服协会会员。他们除了快闪“汉服秀”外,还带来吉他表演、华风巡游等特色互动演绎。
购
ONEMALL万摩购物中心开业
本报讯 (记者 廖 松)“五一”假期第一天,在渝中区青年路,解放碑商圈迎来一股“年轻新势力”——广受城市青年群体瞩目的ONEMALL万摩购物中心正式开业。
ONEMALL万摩购物中心的特色是什么?总结起来就是“新锐、年轻、潮流”。据介绍,万摩购物中心以青年视角规划落位,为青年客群打造集个性展示、吃喝玩乐一体的交流载体。
据悉,商场已引入热门餐饮兴火锅、潮研现场、国潮设计师联盟等主力品牌,从网红美食、直播经济、国潮崛起三大板块全方位满足青年客群个性化内容需求;积极引进知名潮牌如MF、STAGE等在重庆乃至中国的首店,为潮流文化爱好者提供稳定消费场景与渠道;打造重庆主城首个购物中心户外滑板广场,为潮流文化爱好者提供线下聚会、交流平台;自持原创IP“极祥物”等,以文化符号形成潮流文化聚合力,强化解放碑的潮流文化氛围。
游
红色景点人气旺
本报讯 (记者 廖 松)“五一”假期渝中迎来大量游客,渝中辖区内的红色景点备受游客青睐,位于化龙桥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就是其中之一。
5月2日一早,记者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看到,纪念馆还未开放,就有许多大巴车和游客集中在馆前广场。来自山东的游客邹游说,“我们那代人从小就知道红岩精神,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我都比较熟悉,这次有机会正好来看看。”
在纪念馆内,虽然游客数量不少,但馆内秩序井然,大家自觉保持距离,避免大量游人“扎堆”的现象。
吃
八一路好吃街“人从众”
本报讯 (记者 刘 侃)节日期间,作为重庆美食“地标”之一的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迎来了大批游客,不少小吃摊位前都排起长队,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酸辣粉、山城小汤圆、串串香……5月4日,记者在八一路好吃街看到,游客们端着酸辣粉、小汤圆,拿着麻辣烤串、冷串串,或围在好吃街的花台旁,或站在店外路旁,大快朵颐,从地道的“山城味道”中,感受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
“平时没吃过这么辣的,很好吃!”在一家酸辣粉店里,浙江游客吴先生吃了一口酸辣粉,忙不迭地喝了几口水,虽然被辣得满脸通红,也不肯放下筷子。他告诉记者,他和朋友都是“吃货”,所以“五一”重庆行的主题就是一个“吃”字。“重庆美食真是太多了,我们打算晚上回酒店前再来吃一次,争取多品尝几样美食。”
记者在一家烤串店看到,前来排队点餐的人络绎不绝。经营者谭女士告诉记者,“预计假期生意不错,但没想到会这么好!游客太多了,店里人手不够,我也只得来打打下手,真是累并快乐着。”
赏
通远门城墙听评书
本报讯 (记者 廖 松)“五一”假期的第一天,通远门城墙上十分热闹。台下观众一把竹椅、一杯浓茶;台上演员声如洪钟、全力演绎——一场精彩的城墙故事会正在上演。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见证军民鱼水情的历史。什么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只有一条被子,也会分半条给穷苦百姓”……故事会的开场,主持人用感人至深的《半条被子》的故事,为大家讲述了党史小故事。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位党员的故事,这位党员很有名,但你们应该没有见过——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故事会上,评书艺术家曾令弟饱含深情,向大家讲述以周总理为主要人物的评书节目《人民在上》。他的讲述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评书和我们天津的相声有点像,大多数重庆方言还是听得懂,感觉挺亲切的。”现场,来自天津的游客陈舟告诉记者,按着地图来通远门城墙“打卡”,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自2020年12月起,“好座重庆城·城墙故事会”每周六下午15:00-16:00在通远门城墙开讲。目前,已经举办了23场。活动以评书、故事为主打品牌,融入或穿插金钱板、荷叶、清音、扬琴等戏曲、曲艺形式,打造形成一个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