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渝超”的战鼓即将敲响,重庆人血脉里的足球基因已然沸腾。从1905年那颗跨越重洋的足球落地生根,到贺龙元帅一脚开球的红色传奇;从西南军区战斗队的驰骋赛场,到重庆隆鑫足协杯夺冠的全城欢呼,足球早已融入山城的肌理,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符号。
如今,“渝超”载着全城期待而来,将延续这份跨越百年的热爱。本期为你解码赛事背后的百年情怀、获取观赛专属福利与出行指南,邀你共赴这场专属于山城的足球盛宴,见证“一颗足球一座城”的热血传奇。
9月9日上午10时,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渝超”)揭幕战门票开售,10000余张门票开票后数秒内售罄。
在重庆,足球不仅是一种运动,也是市民情感的共鸣,还是经济活力的折射,更是城市文化的缩影。
“雄起!”“重庆雄起!”从大田湾体育场修建全国第一个草皮球场,到西南军区战斗足球队的传奇故事,再到2000年重庆隆鑫队在足协杯上夺冠,热烈的呐喊声始终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激荡。
百年萌芽
重庆足球的传承与新生
山城重庆,从来不缺“足球基因”。重庆人对足球的热爱在百年前便已萌芽。
1905年,曾经是英国皇家足球二队队员的英国人陶维义,出任重庆广益中学校长。当时,他从英国带来了一颗足球,组建了重庆第一支足球队——重庆广益中学足球队,并修建了重庆第一个标准足球场——重庆广益中学足球场。
1933年,英国军舰“FALCON”(福康)号的水兵们,在重庆广益中学与该校足球队进行了一场比赛。最终,“广益”队以7∶0战胜了“福康”队。赛后,“福康”队将舰上一座铜钟赠送给重庆广益中学足球队留作纪念。
目前,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一座铜质吊钟(复制品),就放在重庆体育博物馆中,成为重庆现代足球运动起源的重要实证。
贺龙开球
红色记忆里的体育情怀
走进重庆体育博物馆展厅,贺龙同志踢足球的铜像格外醒目。
据重庆体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52年5月4日,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重庆大田湾人民广场隆重举行,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体育盛会。
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在开幕式上讲话,随后,贺龙亲自为西南军区战斗队对阵重庆市队的足球比赛开球。“铜像呈现的就是贺龙同志为重庆足球队开球的场景。”铜像背后的墙面上,还展示了反映当时盛况的照片。
7月17日,重庆体育博物馆开馆,贺龙女儿贺黎明出席了开馆仪式。“父亲很喜欢体育运动,哪怕是在打仗期间,他也会利用间隙带着战士们运动强身。”看着博物馆内父亲的雕像和老照片,贺黎明说,在父亲看来,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的默契。
黄金时期
专业与热情的双向奔赴
领导重视和市民喜爱“双向奔赴”,20世纪50年代,重庆足球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球队方面,在贺龙同志的关怀下,重庆成立了西南军区战斗足球队。与此同时,1952年,重庆还成立了西南区足球队和重庆体训班足球队等专业球队。此外,青少年足球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重庆七中、一中、南开中学都成立了足球队。
“那时,重庆是唯一拥有三支专业球队的城市。”其中,以西南军区战斗足球队实力最为突出,曾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是全中国赫赫有名的足球队伍。球队指导员是中国足坛名宿谭福祯,队员包括后来担任过国足主帅的曾雪麟、担任过国青主帅的冼迪雄等。
硬件方面的提升,更是重庆足球发展的催化剂。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在重庆建成,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带草皮、达到国际标准的体育场,成为当时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建筑。
1956年3月4日,大田湾体育场落成典礼上,来自波兰克拉夫科市的格尔巴尼亚队与重庆队进行了一场比赛,吸引了近5万名观众到现场观赛。
辉煌年代
“金牌球市”的热血记忆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后,重庆足球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
今年70余岁的铁杆球迷“猴皮球”谭达庆情绪激动地告诉记者,球迷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大田湾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大田湾体育场先后成为前卫寰岛、重庆隆鑫、重庆力帆等球队的主场,陪伴着重庆足球走向辉煌。
2000年,主场作战的重庆隆鑫队在这里夺得了足协杯冠军,这个冠军成为了重庆职业足球最高光时刻。“当时,重庆隆鑫队在客场首战中0:1负于对手。”时隔25年,回忆起比赛情况,重庆足球爱好者协会会长张仁宾依旧记忆深刻:“第二回合回到主场,大田湾体育场内座无虚席,现场球迷拼命为球员加油,最终,球队以总比分4:2逆转,夺得重庆足球首个全国冠军。”
因为球迷的热情、球市的火爆,那时的重庆被誉为“金牌球市”。略显遗憾的是,迫于足球市场变化和球队经营压力,这些有着光荣历史的球队均相继解散,但重庆人民对于足球的喜爱已经注入血液。
一颗球、一场赛、一座城。欣喜的是,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将于明日正式拉开帷幕,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将历经8个月的激烈角逐,这份自下而上的参与热情,必将续写重庆足球运动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