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寸土寸金,水陆面积仅23.24平方公里,占重庆全市面积的2.8‱。近年来,渝中着力城市发展,用深耕精耕渝中抓发展、跳出渝中抓发展“两条腿”走路,以破立并举的改革思维、内外联动的开放思维、前瞻集成的数智思维,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寸土生万金”。
面对空间受限的现实挑战,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在9月2日举行的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渝中给出了答案——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渝中范例这一总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走好深耕精耕、集约高效、特色品质的城市发展之路。
到2027年,渝中将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渝中范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本地“第一空间”、开放“第二空间”、数智“第三空间”一体提质。奏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重点突破向整体发力、有限空间向多元空间迭代跃升的发展“协奏曲”。
深耕精耕本地“第一空间” 奏响“第一乐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核三带六片区”空间布局、核心功能、主导产业,强化解放碑—朝天门中央商务区“一核”引领带动作用,两江滨江产业带、大鹅岭山脊自然生态带、母城历史人文风貌带“三带”品质涵养作用,西南大区文商旅体科创走廊、重庆站智创新城、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大坪商圈、数字经济产业园、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六片区”发展支撑作用,实现梯度型布局、差异化定位、互补式发展,全域深耕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极核。
深耕精耕也要树牢城市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意识、下足绣花功夫,突出功能品质、人文空间、服务配套、城市体验互嵌融合,高效运营城市资源资产,持续扩容有效空间、提升载体品质。坚持向地下要空间、向楼宇要效益,升级打造“渝中楼宇3.0”,构建楼宇经济发展矩阵,强化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大力发展“四首经济”、青春经济、银发经济等,不断提升城市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质态。
优化提升开放“第二空间”
协奏“第二乐章”
一体化推进外资、外贸、外经、外事、外宣等工作,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发挥开放平台“四区叠加”优势,全力服务重庆打造向西向南对外开放枢纽,积极开拓欧亚大陆等多元市场,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协同发展,持续深化与四川、湖南等省市合作联动。
同时,着力培育集聚开放型经济主体,坚定“地瓜经济”理念,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总部经济”,推动“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赋能增拓外部空间,助推在区企业“根壮蔓强”,不断拓宽经济发展“出海口”、城市发展“边界线”。
巩固拓展数智“第三空间”
升华“第三乐章”
未来的渝中将在持续深化赋能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规模能级、深度赋能“科产城人文金”融合发展、集聚资源强化支撑上实现四个维度的加力突破。
具体而言,将深入实施产业数智化升级迭代行动,聚焦“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算力互联网等,引导在区企业“智改数转”“联网上云”,推动发展空间向“线上”“云端”全面扩展。将深入实施数智产业化培育壮大行动,积极抢抓布局具身智能、内容生成、数据要素、算法创新等行业新赛道,培育典型场景、强化应用牵引,加大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引育力度,提升“来数加工”规模能级,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产业数智赋能、加快数智技术创新、激活数据资源价值、完善数智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加力、精准发力、借势蓄力,加快打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融合创新行动,注重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打造线上线下、相生相合、便捷高效的数智城市综合体。将深入实施数智发展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围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发展需要,加快推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集聚,打造全链条、闭环式垂直产业生态体系。
首席记者 李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