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抓“开门红”要落实到重大项目上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 燕

  一年之计在于春,项目建设不等人。1月13日,山外山血液净化产业园项目火热开工,建成投用并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当天上午,重庆有110个一季度重点制造业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科技创新、能源保障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到1155亿元。

  适逢周末,但开工现场却一派火热,大家聚在一起、干在一起,心齐劲足。时不我待的氛围里,分秒必争的行动中,所有人都心里有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重点项目,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就是要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才能早见效益、早出成果。

  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牵引力有目共睹。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152个,累计完成投资4858亿元。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社会投资活跃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等行业,迎来了787.5亿元投资,成为重庆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引擎”。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短短八个字,道出了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不久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加快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作为2024年重点任务之一,希望牵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抢抓“开门红”,只有落实到重大项目上,才有稳健的方向、具体的抓手,才有可衡量、可量化的指标,才能以项目“支撑力”赢得投资“实物量”,在一季度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大抓项目,方向在哪?年初,国家各类项目申报明显提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项目谋划要有“窗口”意识,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密切跟踪宏观政策走向和产业发展动向,抓紧谋划一批跨省域、跨流域、涉安全、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尽早把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透彻,确保国家政策窗口一旦打开,就能马上进入“状态”,把一些标志性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决不能“大水到了才掏沟”。

  大抓项目,方法何在?既要全力以赴引项目,也要只争朝夕建项目。对新开工项目,要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抓紧办理各类手续,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快开,尽可能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量。对在建项目,要拿出抢先抓早、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紧抓实,尽可能把工作往前推、进度往前赶,以时间节点为坐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尤其是牵头单位的“一把手”,要靠前指挥,吃透政策法规,把握进度节奏,高质高效推进项目落地落实。

  重大项目体量大、关联度广、带动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突破口。紧紧扭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就一定能为一季度“开门红”注入强劲动能。

  (转载《重庆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3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4版:文明新风满巴渝
深刻吸取南京火灾教训 绷紧节后生产“安全弦”
我区持续强化燃气油气安全专项整治
我区12家企业拟入选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名单
抢抓“开门红”要落实到重大项目上
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 奋力开创渝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早安渝中万物随春醒美好皆可期
“亲”“清”有为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厚植“沃土”助力企业“加速奔跑”
区政府召开第76次常务会议
区领导督导检查包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