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事巷社区“十佳网格”专职网格员王浩宇:

从“诗与远方”到“社区网格”

王浩宇(右一)教居民使用灭火器材。 受访者供图
扫码关注重庆渝中APP图文报道

  王浩宇大学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学的艺术类专业,曾经的他打算在艺术的“诗和远方”中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从没想过会进入社区工作。

  两年前的一次机缘巧合,他成为了七星岗街道领事巷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并负责社区的综治和安监工作,开始练起服务社区民生的网格“多面手”本领。

  当好为民“服务员”

  增强群众获得感

  领事巷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居民较多,在王浩宇的两年多“实战”中,他总结出了“老年居民要重点关注”的经验,发现了一些他们身上的共性——其中一个就是,或多或少的“把废当‘宝’”“捡废为‘宝’”的习惯。

  社区里的袁婆婆就是一个特例。袁婆婆一人独居,并且有捡垃圾的习惯。邻居们多次反映,袁婆婆捡的垃圾堆满了家,恶臭难闻,袁婆婆不仅不管,还给垃圾腾出地方,自己吃住在楼道。这不仅影响邻里的正常出行和生活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与袁婆婆沟通无果后,王浩宇通过“网格档案”找到了她家人的信息,联系了她的两个女儿,告知袁婆婆现状并向她们进一步了解了袁婆婆的情况。原来,袁婆婆丧偶多年,性格固执、孤僻。之前曾在大女儿家居住,也是因为捡垃圾的习惯,导致母女产生矛盾。5月中旬,袁婆婆独自搬到了领事巷社区居住,也把捡垃圾的习惯“搬”进了楼栋。

  多方考虑后,王浩宇向街道应急岗和社区民警反映了此事,大家一起不厌其烦地告知袁婆婆及其家属,在居民楼道和家中堆满杂物的危险性以及卫生问题,积极争取其女儿的理解支持。努力总算小有成效,今年6月,王浩宇联合社区民警和袁婆婆大女儿对袁婆婆家中及过道堆放的大量垃圾进行了装车清理。怎料袁婆婆情绪失控,不停自言自语且不与任何人说话。

  这也让王浩宇意识到,袁婆婆可能生病了,之前的沟通无果并不是因她性格固执孤僻。他向袁婆婆的两个女儿提出这一想法,在征得袁婆婆家属同意后,联系了精卫医院医生上门对袁婆婆进行精神评估,发现袁婆婆疑似患有精神障碍。为了不耽误袁婆婆的医治时间,他又马不停蹄地与袁婆婆的家人、辖区派出所的民警、社区医院的医生共同商议,将袁婆婆送进了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袁婆婆治疗期间,王浩宇也没停着,他帮助袁婆婆的女儿联系物业清洁工对袁婆婆家里展开大扫除,让袁婆婆的家重新回归整洁明亮;在得知袁婆婆治疗情况良好后,又开始帮助袁婆婆家人与养老院沟通入住事宜,只为让袁婆婆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练就网格“多面手”

  守护群众“诗与远方”

  除了是一心为居民的“服务员”,王浩宇还是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今年9月,辖区里有一对夫妇因提前退租、房东却不退押金,与房东产生了矛盾。夫妇认为租多久付多久的租金,提前退租没有违约金;而房主则认为,租房未到期退房,属于违约,有权不退押金。双方各说各话,各执一词,分毫不让,沟通困难。王浩宇分别对双方进行沟通和劝导,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

  不只是“服务员”“调解员”,王浩宇还是社区防患于未“燃”的“安全员”,每天都会进行辖区“全覆盖”安全巡查。一次,他在巡查中发现居民楼里飘出阵阵焦味,立刻意识到有发生火灾的可能,随即通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上报突发事件并联系社区微型消防站队员排查,原来是某户居民因与儿媳聊天,忘了厨房煮有东西,导致铁锅中水烧干、锅烧红。因发现和处理及时,并未酿成火灾。

  此外,王浩宇还是基层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搜集“信息员”、生产经营单位“监察员”……

  居民事无小事,民生事不“小视”。两年来,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王浩宇,很少再谈“诗与远方”,多谈的是居民事、社区事。当前,在“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的加快推进中,基层治理将更加“智慧”,网格管理将更加精细,王浩宇说,他会全心全意当好网格“多面手”,在常干、常思、常学、常新中,托起居民们“稳稳的幸福”,守护居民们的“诗与远方”。

  记者  李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3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4版:文明新风满巴渝
先进典型人物游渝中 享受关爱礼遇 感受都市魅力
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 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环保知识 共建“无废渝中”
从“诗与远方”到“社区网格”
最佳实践案例见证渝中自贸创新活力
促进川渝话剧艺术发展 助推巴蜀文化走廊建设
汇民声共议“身边事” 聚民智共绘“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