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师生共创 综合育人”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在巴蜀小学举行,进一步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科专委会(以下简称“跨学科专委会”)引领作用,深入探讨、分享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范畴、途径和策略,引导学校和教师深度关注和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跨学科专委会主办、巴蜀小学承办,跨学科专委会全体成员,来自全国多地的教师代表以及市内外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
彼此滋养 学术引领
研讨会在巴蜀小学学生带来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情景剧《向未来发声》中拉开序幕。孩子们从科学课堂的实践作业出发,运用课堂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自主选择材料,创意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乐器,链接艺术等学科思维方法,与天宫课堂的X导师一起跨时空探究,创设了一场让失明的奶奶“看得见”的“创意音乐会”,生动呈现从学科出发,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融合各学科知识,去思考、去探究、去创造的过程。
本届研讨会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呈现巴蜀小学、上海市市西中学两个基础教育领域实践范本以及25家委员单位的实践探索成果。
大会发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行动指南》《跨学科主题学习工具箱》《复杂问题统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行动与实践案例汇编》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各学科学习行动与实践案例汇编,为各校整体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提供可资借鉴、推广、应用实践方案。
锚定方向 权威发布
会议由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组成。主论坛上,来自全国的跨学科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专家,分别从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和新课程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进行了深度权威解读,并从跨学科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解决方案进行了权威发布和交流。
专家报告环节,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作《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案例》分享;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崔允漷作《新课程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报告。
实践报告环节,跨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作《跨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与实施建议》专题分享。
跨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巴蜀小学党委书记马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巴蜀方案》为主题,分享了巴蜀基于课改中的真实问题,选点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并选点突破,落地实践“做”出来的“以人为核心的课改再深化行动”。在马宏看来,“没有学科内的抓实,就没有跨学科的学习。只有注重了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才能‘跨’得有根、有魂。”巴蜀持续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以“学科内融合”“学科+学科”的深化研究,深耕各学科的基础,并强化学科实践,带动各学科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回应课标要求,发挥着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最大价值。还特别注重回归综合育人与实践育人,以复杂问题统领的学科融合实践来深化“学科+生活”。
实践过程中,凝练出了《巴蜀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行动指南》及配套工具箱、各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行动与实践案例汇编,为基层学校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落地方案。
多阶展示 集智共行
三个平行分论坛以教学研究、说课研讨、TED案例分享等方式开展。语、数、英、科、体等单一学科出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教、如何学、如何研、如何评?复杂问题统领的学科融合如何落地做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在全国第二届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征集获奖者的精彩分享以及专家委员们的深度点评中,大家集智聚力,共同探索常态化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对话环节,专家们从会议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中提炼出普适经验与实践智慧,为教支委各成员单位的与会教师再次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实施图景,与会代表们表示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会议在巴蜀学生《桥见未来》跨学科主题展演中落下帷幕。孩子们从探讨“桥”的话题,引发建桥的兴趣、发现问题、搭建“桥梁”、畅想未来等情景的精彩演绎,表达对未来教育的期盼。
记者 刘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