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初心 我们在路上

——区融媒体中心举行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活动
记者节活动现场。
特约记者 张坤琨 知名摄影师、独立短片导演,全网粉丝超200万。《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星球研究所》特约摄影师,重庆官方城市影像师,市摄影家协会理事,重庆文旅特约摄影师,摄影作品曾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国家地理》冠览天地21世纪地理大发现摄影作品展等。
特约记者 周 能 市文旅委特约摄影师,视觉中国、视觉重庆签约摄影师。作品《云海列车》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10亿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4亿,讨论量超2万,是2022年最出圈的短视频之一。
特约记者 石雪莲 资深媒体人、“莲二爷城事研究所”自媒体主理人。现为渝中区文旅专家,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客座教授,“莲二爷”高品质生活方式自媒体矩阵创始人,全网粉丝超100万。
特约记者 张 焱 重庆官方城市影像师、90后摄影师。2010年开始从事影视行业,曾参与重庆人文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拍摄工作,后从事延时摄影、航拍创作。三年时间,他的“焱视频”播放量超过1亿次。
渝中报编辑 冉建莘
新媒体编辑 金 鑫
电视新闻主持人 韩 雪
全媒体记者 伍文涛
全媒体记者 徐 潇

  奔赴新闻现场,用笔触、镜头记录时代,用坚守、担当书写情怀。11月8日,第24个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为充分展现新闻工作者优良的能力素质和作风形象,增强新闻工作者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11月4日,区融媒体中心举行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活动,表彰先进、选树榜样、一展风采,激励全区新闻工作者唯实争先、真抓实干。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晓宇参加。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脚力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之一,需要我们奔赴各个新闻现场,走进人民群众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迈开脚步,到现场去,到离新闻发生最近的地方,让作品有温度、接地气!”活动在《初心澎湃》记者节主题短视频中拉开帷幕,记者们轮番出镜,聚焦“四力”、吐露心声,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尽显一线新闻工作者的坚守和信念。活动现场还为中心首批特约记者颁发聘书;对重庆市2023年“新春走基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作品,2023年度第26届重庆新闻奖5件获奖作品的创作者,2022年度目标考核“标兵部室”进行表彰。

  心中有理想,脚底有动力,肩上有担当。在分享环节中,来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播各部门的代表依次登台,用炽热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带来《守望温暖 向上而行》《镜头前后》《热爱的挚爱》《新手记者报到 请多多指教》《人生万事须自为 跬步江山即寥廓》等打动人心的新闻工作初心分享,收获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自媒体具有新闻的属性,作为自媒体工作者有哪些不易和感受?”“拍摄好城市风光的秘诀是什么?”“渝中文旅的特点是什么?它‘出圈’的理由是什么?”“什么样的短视频具备‘流量密码’?”……活动来到《鹅岭论道 大咖心法》专业分享环节,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丁政义作为主持人与知名摄影师、资深媒体人等,从自媒体运营、摄影作品及短视频的创作、如何合作打造推介渝中的优质融媒体作品等话题出发,面对面交流谈心。嘉宾们侃侃而谈,从专业视角分享独到见解,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传递资深媒体人从业经验,在话里行间碰撞思维的火花,让在座的新闻工作者们收获满满。

  据悉,今年以来,区融媒体中心先后获得“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全市融合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8件作品荣获重庆新闻奖,位列全市区县第一。接下来,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区融媒体中心将继续发扬“脚底板下出新闻”的优良传统,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佳作,大力发挥融合传播特色优势,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打好主动仗,持续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开创渝中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集大咖力量

  首批“特约记者”上岗

  11月4日,区融媒体中心正式聘请张坤琨、周能、石雪莲、张焱为特约记者,主流媒体主动拥抱优质创作资源,牵手自媒体大咖,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实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这是区融媒体中心聘任的首批特约记者,也是全市区县融媒体中心上岗的首批重量级特约记者,是渝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举措。通过在“融”上下功夫,赋内涵,拓空间,全力提升内容创作质效,不断充实专业创作力量,持续优化主流媒体创新表达。

  这批特约记者在自媒体平台,以及各自领域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力。他们创作的摄影、图文、短视频等作品,记录渝中发展变化,展示母城独特魅力,为推介渝中、宣传渝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接过聘书,这批特约记者将履行职能职责,积极参与“独佳”机位、“跃”渝中、寻城记等品牌栏目创作,在渝中全媒体平台推送更多更优质的融媒体产品,更好展示渝中对外新形象,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此外,区融媒体中心还将鼓励编辑、记者与特约记者多交流创作心得,加强选题策划,学习新理念、新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助力主旋律作品“破圈”,打造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融媒体产品,讲好新时代渝中故事。

  近年来,区融媒体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按照做优传统媒体、做强移动媒体、做大媒体矩阵的工作要求,全面建设“渝中新闻首发中心”“渝中新闻集散中心”,实现了采编流程一体化、平台互动常态化、内容生产优质化、矩阵建设规模化、主流宣传阵地化、融合传播精准化的工作格局,媒体融合在全市始终保持领先领跑。此次聘任特约记者,是中心为强化新闻采编主责主业、官方媒体借力外部资源融合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之举,通过内容互“融”、人才交“融”、渠道通“融”,一路从“新”出发,向“融”而行。

  讲初心故事

  新闻工作者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活动中,区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用真挚的情感、炽热的话语讲述新闻现场的故事,分享初心情怀。

  渝中报编辑 冉建莘

  守望温暖 向上而行

  当晚霞摇落漫天星光,他们可能正在为了一个标题、一句话、一张图片或是一个标点符号而反复推敲……这份斟酌推敲,正是编辑部门每一位小伙伴每一个加班夜的真实写照。对她而言,一张报纸呈现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在报纸背后蕴藏的却是一份份初心和使命。人们常说,新闻工作者是“追光者”,追寻细微的光亮,不断探索事实的真相。其实,在她的理解中,“追光”还有更深的寓意:追的是老一辈新闻人燃起的“火炬”之光;追的是自己的初心,是信念之光。

  全媒体记者 伍文涛

  镜头前后 无惧挑战

  新闻发生的地方,就有记者奔波的身影。对于他而言,从播音员转岗为忙碌在一线、站在摄像机后的记者,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从最开始的一场场专业培训、一次次采访实践,再到与同事携手创作渝中区长江环境保护系列报道并荣获重庆新闻奖,他实现了自身的蜕变,他坚定道:“在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播音员和记者两个岗位互相交融,镜头前,我是‘近悦远来’母城故事的讲述者,镜头后,我是现代都市、首善之地的记录者。”

  新媒体编辑 金 鑫

  因为热爱 初心不变

  2023年,是她从电视编导转为新媒体编辑的第六年,从零开始学习稿件编辑、学习平台运营、抓取新闻热点、学习“网言网语”……她逼着自己成为“多边形战士”,扛起稳定器深入新闻现场采访、策划“六一”儿童节渝中-巫溪联动活动、直播主持做好融媒体产品。她坦言自己热爱新媒体,觉得这是一份有爱、有感动也有收获的工作。“全媒体时代,需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这很难!但我们知道,只要一直怀揣热爱,每一次出发,都会是新的起点、都会有新的收获。这,就是我们热爱的挚爱。”她说。

  全媒体记者 徐 潇

  记录真实 担当使命

  “今年8月底,我收拾好行囊,来到渝中,踏上全新的征程……”她作为全媒体采访部的一名见习记者,怀着憧憬和新奇开启一扇新的职业生涯大门,学习用笔和镜头记录真实,担起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挖掘更多的渝中故事。她满怀信心地说,要为新身份努力,重新开始学习。前方任重道远,自己还需不断努力,也希望自己能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不断求新求变的初心,每天都有点滴的收获,力争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电视新闻主持人 韩 雪

  心中有梦 步履不停

  加入区融媒体中心两年有余,出像和配音她早已游刃有余。为了早上的访谈节目,她见过六七点钟的朝阳;为了渝中两会的新闻报道,也曾与深夜的星辰作伴。从渝中区喜迎党的二十大微宣讲比赛,到重庆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她走出演播室,在一次次实践中挑战自己。她说,未来将保持“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奋进姿态,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葆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坚定向前。

  听记者心声

  以奔跑的姿态奋斗在新闻路上

  向勇:从事新闻工作13年

  迈开脚步,到现场去,到离新闻发生最近的地方,让作品有温度、接地气。

  雷强:从事新闻工作19年

  在渝中的12年,走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心里有目标,脚下就有方向。

  李佳佳:从事新闻工作8年

  深入一线,贴近群众,用脚步跑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新闻。

  黄清娴:从事新闻工作7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勤学善思,厚积薄发。讲深一层,做厚一度,让主流表达与受众体验同频共振。

  李传芳:从事新闻工作10年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从细处运笔,往深处落实,让心中的理想发光,让笔下的文字芬芳。

  刘侃:从事新闻工作7年

  练好脑力基本功,争当善于思考、勇于求索的新闻人,用带有思想的作品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

  王欢:从事新闻工作9年

  思想跑焦了,眼力就靠不住。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是情深,不是景深,用照片讲好新闻故事。

  何超:从事新闻工作16年

  手中的镜头,就是我的眼睛,记录着每一幕感人的画面,传递着每一份人间冷暖。

  李一:从事新闻工作8年

  不断提升笔力,以小见大,生动鲜活,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姚延洋:从事新闻工作8年

  锤炼笔力,精致表达,把每一篇文章写得巧、写得深,创作出有感染力、引领力、凝聚力的好作品。

  记者 晏艳辉 宋国萍 金 鑫 何 超 王 欢 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区融媒体中心举行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活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题
致敬初心 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