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晏艳辉)5月30日,2023年全国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业务骨干培训班在我区开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核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发展策略,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来自全国各省级核对机构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及我市各区县核对机构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参加。
本次培训由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主办,市民政局承办,区民政局协办,采取全国培训和全市培训同步进行的方式,为期两天。培训聚焦基本民生保障,紧扣认识、方法、实践三个维度,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深入分析当前核对工作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面总结重庆“救助通”试点以及其他省市成功经验,探讨有效工作方法和科学应对策略,帮助参训人员掌握技能、提升素养,进一步提高核对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
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卫东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核对工作发展面临的局势、任务和发展策略”进行授课。民政部社会救助司低保处处长张琳对“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进行讲解,重庆市低保中心对重庆“救助通”试点工作进行介绍,江西省、江苏省常州市、湖南省长沙市、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就“低收入人口监测与个人电子授权实践”展开分享交流,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专家围绕核对工作标准化、全国联网核对数据交换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个人电子授权本地化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解读。
在现场观摩环节,参训人员前往大溪沟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现场观摩我区“救助通”创新实践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救助通”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动态管理、精准救助方面发挥的作用。据介绍,“救助通”解决了传统线下办理模式中申请授权多次跑、异地授权难等问题,成功推进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迈出一大步,取得了“政策达、申请易、业务畅、核对准、服务优”等显著成效,获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体系化”建设不断健全“综合救助”格局,“信息化”转型赋能“智慧救助”成效明显,“精准化”核对助推“主动救助”网络日益完善。下一步,我区将以“救助通”试点和“智慧救助”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着力培育核对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加大信息互通共享力度,强化核查数据运用分析,以高质量核对工作助力渝中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