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接待室,悬挂在墙上的代表照,醒目的联系方式,整齐的档案资料……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11个街道工委开展优秀示范家站建设现场评比。
达标后争做示范
代表家站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也是提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坚持定标准、建制度,印发密切代表联系群众实施意见和加强家站建设通知,通过召开加强阵地建设现场会和交流会等途径,有序推进全区11个代表之家、80个代表活动站的规范化建设。
在此基础上,今年区人大常委会从硬件到软件建设的11个具体方面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深化家站建设。如今,有场地、有牌子、有制度、有公示、有记录、有档案已经成各家站建设的基本配置。
“你们的家站建立了哪些规章制度?怎么依托家站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方面有什么好做法?”优秀示范家站建设现场评比中,评委们边走边看,详细询问家站作用发挥情况。
据了解,通过自评和互评,此次共评选出4个优秀示范代表之家和3个优秀示范代表活动站。
“设置达标和示范两个标准,让11个街道工委了解各自家站处于什么水平,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也希望通过评比,调动大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实现比、学、赶、超。
有效提升群众满意率
家站既是人大代表工作的“亮相台”,也是人大代表学习的“加油站”,更是人大代表面向选民的“服务区”。
那么,从全区开展家站规范化建设,再到分批次、逐步完成示范家站的打造,究竟给人大代表的日常履职带来了哪些变化?
来自朝天门代表组的代表王人庆介绍,今年区人大常委会为社区示范代表活动站配备了代表履职平台展示系统,代表参加了哪些视察、调研活动,提出了哪些建议意见,都会在履职平台上一一公示,履职没履职、尽责没尽责一目了然。
大溪沟代表组的代表吴拥军说,以往对于选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仅限于口头上的受理和反馈,容易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现在按照示范代表活动站的制度设计,不但民情民意要登记在册,承办单位的最终办理意见也要记录在案,并向选民群众反馈。这种登记制度时刻提醒着我们代表,选民群众反映的问题、难题,一定要关注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随着家站建设的深入推进,对代表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但选民群众的满意率也在提升。”上清寺代表组的代表代豫军表示,现在当代表是越当越有劲。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区人大代表通过接访走访选民群众,推动解决了老旧楼宇加装电梯、餐饮油烟扰民、污水漏水治理、车辆乱停乱放、扶手路灯改造等一批选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代表家站的“提档升级”,架起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连心桥,转化为了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记者 黄清娴 通讯员 李雪念 陈超越